您好,欢迎光临本网!
网站首页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文化北京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京豫文化 > 返回

陶然亭与金少山

来源:admin  发布日期:2014-03-19

    远近闻名的“陶然亭公园”,坐落在北京的城南,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修建的。当您拜读早年老舍先生《想北平》一文而知:“以名胜说,我没到过陶然亭,这多可笑!……”这也让人们知道,早年这里只有一座西厅三间,定名“陶然亭”,取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句“更待菊黄家酿熟,与君一醉一陶然”之意。后人又建尼姑庵,名曰“松柏庵”,19世纪后,这里逐渐衰落,人去庵空,一片荒凉。

  旧时穷苦艺人一般都住南城,或老或病,去世之后,大多埋葬在这里,松柏庵也就成了梨园界的“义地”(既“墓地”)。
  上世纪的30年代初,有位掌柜的姓王名博,在庵外不远的地方开了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“王博茶馆”,屋外还搭了一个大棚子,里面能坐四五十号人。每日清晨,老人来这儿遛鸟,喝茶。
  名净金少山有天早上,带着几个人来到松柏庵,看到茶馆后面有块空地,非常高兴,自语道:这儿可是个好地方,练功可好哇!
  他马上叫人请来王博商量:
  “王掌柜的!”
  “唉,金老板!”
  “你这后头有块空地,也就是一亩来地吧?”
  “对。”
  “这块地我买了。”
  “您买了?”
  “哎,周围给我弄个花洞子,我种花。”
  “噢,熏鼻烟。”
  “……我在这儿喝茶,练练功。”
  王答:“行,行!”
  王掌柜心满意足,一口答应,立了字据,收了钱。
  “金少山买地练功”的信息口报比电报还快,一传十,十传百,同行及戏迷们,每日清晨来这里观摩金爷练功,戏迷们还能见到名角儿:尚和玉——尚派大武生创始人,与杨小楼齐名,代表作《四平山》,李元霸双锤来两个“撇挑”,左手接锤,右膀子夹锤。这绝活儿,后人没人能演。孙毓堃先生,艺名小振庭,杨派传人,代表剧目:《铁笼山》中姜维、《状元印》中常遇春。长靠大将风度,短打灵活精炼。
  宋德珠先生,以武旦挑班,代表作:《扈家庄》、《演火棍》、《取金陵》等。扮相妩媚,武功坚实,漂亮迷人。
  金少山一年四季清晨步行来这里练功,先压腿,再踢五种腿:正腿、旁腿、十字腿、跨腿和蹁腿。踢完后,来个“金鸡独立”,扳完腿,伸伸腰,跟着打“飞脚”,这“飞脚”打得是又高又飘,站在旁边的尚和玉心想:“啊!这是唱铜锤的?我都没有这样好的‘飞脚’。”
  老戏迷们传说:舞台上金少山不但腰、腿好,而且还能“翻”。那年他已是46岁,人到中年,可他照样“过大斤斗”(即翻大跟头),他先过了斜身朝前腾空翻转“单漫子”,一提气就一个,毫不费劲儿,调头时和桌子一样高,左右各是三个“单漫子”之后,又翻了几个“虎跳”、“跺子”、“跺子前扑”等,最后还走了两圈“矮子步”。
  老戏创新,武戏吸引青少年。《 蜡庙》金少山饰演金大力,金大力本是个不重的角色,但是金少山演的新颖别致,诙谐风趣。他穿着满族旗人的马褂,螳螂肚的靴子,抹着鼻烟,架着鹰上台,晃动着膀子走“十三太保遛场”的架势,不啻是一个饱食终日,无所事事的二流子。他一上场,顿时引得观众喜极欲狂,掌声如雷!
  少山前辈对他的弟子裘盛戎先生说:你要坚持练功、吊嗓子,把你父亲的玩意儿,传下去。记着:好戏把人看醉,赖戏把人看睡。
 
战略伙伴